早上计划着完成一份重要报告,结果刚坐下就被弹出的消息提醒打断,回复完消息又想起要整理桌面,整理到一半发现该给绿植浇水,一圈忙下来,半天过去了,报告还停留在标题页。回顾时,只觉得疲惫又空虚,仿佛什么都没做。
工作中项目推进卡住了,想不通该怎么突破;生活里遇到矛盾,不知道该如何化解。我们总是习惯向别人求助,把怎么办挂在嘴边,等着别人给出现成的答案。久而久之,自己不仅没进步,还越来越依赖他人,遇到新问题时,依然手足无措。
做一份工作久了,每天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,用熟悉的方法处理问题,不用费太多脑筋,也不会有太大挑战。可时间一长,会发现自己好像停滞了,既没有学到新技能,也没有获得新成长,就像在一个固定的小池子里游来游去,永远看不到更广阔的风景。

傍晚时分,瘫坐在沙发上,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,常常会生出一种茫然 —— 一整天似乎忙忙碌碌,却想不起做成了什么,只觉得浑身疲惫。
后来才明白,不是生活太沉重,而是我们没学会生活罢了。
不妨我们以以下方式改变,看能否有别样的收获!
1.试着给事情排个优先级,把时间额度精准分配。早上精力最充沛时,专注处理核心工作;下午精力稍缓,再处理回复消息、整理文件这类琐事;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,比如纠结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,干脆果断放下。当我们学会抓大放小,把精力聚焦在真正有价值的事上,日子才会从忙碌的空虚变成充实的踏实。

2.始于从等待答案到主动解题的转变。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一场闯关游戏,工作中项目卡住了,先别急着问同事该怎么办,而是自己先梳理流程:问题出在哪个环节?是资源不足,还是方法不对?如果是资源不够,能不能列出可协调的渠道?如果是方法有误,能不能尝试换一种思路?哪怕一开始找的方法不完美,哪怕会走一些弯路,这个主动探索的过程,也会让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慢慢变强。就像学走路,只有自己迈开脚步,才能真正掌握平衡,而不是永远依赖别人的搀扶。

(未完待续)
